中华神盾一号舰升级完成,央视给了5分半钟报道,外形毫无变化?
2025年7月,央视《国防军事早报》用5分28秒的黄金时段聚焦南部战区海军一艘特殊的战舰,舷号170的兰州舰。 镜头前,舰上官兵精神抖擞,训练有素,报道主题看似是人才培养,却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信号:这艘服役整整20年的“中华神盾一号舰”,在完成中修升级后已重新形成战斗力,正以“崭新姿态”重返战场。
更诡异的是,细心的军迷发现:兰州舰的威武舰影、标志性相控阵雷达布局,甚至六联装导弹垂发装置,与2022年进厂前相比几乎毫无变化。 修了近两年,难道只是“换了层漆”?
2022年至2023年,兰州舰悄然驶入上海江南造船厂,接受服役以来最全面的一次中修与现代化升级。 然而,当它重返碧波,外部几乎找不到改造痕迹:
矛盾的是,2025年年初,兰州舰以“优异成绩”通过舰艇战斗全训考核,这是海军检验战舰战斗力的“终极毕业考”,通常只有新舰入列、重大任务前或装备重大升级后才会启动。 考核模拟了复杂战场环境:雷达突遇“敌”导弹袭击,舰艇紧急发射干扰弹、机动规避,随后锁定“敌机”实施精准炮击,甚至临机处置舱室破损、人员负伤等特情。
一艘老舰通过如此严苛的考核,凭什么?
央视报道中,一个看似平淡的细节揭开谜底。 镜头对准了一级上士陈文才,这位扎根战位多年的通讯兵,提出对某型通讯设备的升级方案,并直言升级后将成为“我军的杀手锏”。
所谓“杀手锏”,实则是协同交战能力(CEC)的突破。 传统防空依赖单舰雷达探测目标,而兰州舰升级后,能通过高速数据链实时融合预警机、友邻舰艇甚至卫星的探测信息。
这意味着,兰州舰虽未换装新雷达,却通过数据链升级,将防空能力从“单打独斗”跃升至“体系作战”。
兰州舰的升级模式引发热议:为何不大拆大改? 答案藏在中国海军的务实策略中。
对比美军老舰升级的“土豪式改造”(如伯克级换装SPY-6雷达常因预算超支拖延),中国方案更凸显性价比。
兰州舰通过的全训考核,绝非普通演练。 海军舰艇仅在三种情况下启动此类考核:
兰州舰考核全程模拟实战:从防空反导、反潜对抗到电子战防御,甚至舱室破损堵漏、战伤救护。 官兵需在攻防交织的危局中协同应对,证明舰艇已从“硬件升级”转化为“体系作战能力”。
兰州舰的升级逻辑,折射出中国海军规模扩张期的独特智慧:
当新型驱逐舰“下饺子”般入列时,兰州舰的静默升级提醒我们:真正的战斗力提升,未必需要炫目的外壳改动,而在于如何让每一艘战舰成为作战网络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易倍策略-股票配资门户推荐-天天配资网-股票配资8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